91111威斯尼斯人
联 系 人: 杨先生
联系电话:0771-5312439
手 机: 18589917889
地 址: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10号澳洲丽园
网 址:www.gxsdxkf.com
董事长专栏
联系我们
环保文化与环保产业的有机结合


环保文化与环保产业的有机结合
——我的生态环保文化情结
蒙汉康
我从小热爱书法艺术,十多年前又萌发了环保文化理念,走上了环保文化与环保产业融合的道路,参与了熊汉夫团队污水垃圾应用的课题研究,至今已获得18项有关污水垃圾处理及应用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创建了垃圾应用制肥法。我还发起成立了91111威斯尼斯人,使我的环保文化情结将在环保实业发展中得以延伸。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相信我们的努力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闯出一条新路。
对污水垃圾的再认识 引发生态环保文化的思考
在中国古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哲学理念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然而可悲的是,当标榜着先进的现代文明走来的时候,那个悠哉如画的世界终在经济的爆炸式增长中崩塌,污水和垃圾的大量产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污水和垃圾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且日益尖锐的问题,令社会不安,我也为此忧心。污水垃圾给人们的印象是脏、臭,难以处理,令人讨厌,然而又不得不面对。人们终将于此开始深深的反思,当环境被污水垃圾完全污染的时候,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有一条哲理教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就想,污水本质是人们一天都离不开的水,垃圾是来自人们食用剩下的动植物残体、丢弃的生活用品,本质都是好东西。污水垃圾之所以脏、臭,是因为受到污染而变质。如果能够消除污染,把它们利用起来,那么无论对环境保护,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是对城乡的发展格局而言,都将大有裨益。
然而,填埋法处理垃圾既浪费有价资源且永久性占用大量土地,并存的气爆、渗漏造成的地下地上污染问题亦难以根治;焚烧发电处理垃圾投资大成本高,而且还有二噁英类致癌烟尘气等二次污染不可避免;堆肥法处理生活垃圾存在于肥料中的重金属超标无法克服,且发酵周期长、肥效低、土壤和农作物易受污染。这诸多问题,使垃圾处理陷入困境。我们面对严峻的现实,必须创新环保理念,找到一条既要消除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还要让它造福人类的有效途径。
早在2001年,我就与志同道合的熊汉夫、杨俊义一起合作,走上污水垃圾治理之路。当时熊汉夫在生物有机肥研究和实践方面已颇有建树,杨俊义把有机肥料厂并入熊汉夫的小金山有机肥料厂,我们三人开始以生活垃圾制作生物有机肥作为科研课题,以小金山肥料厂为实验基地,以肥料收入做科研经费,一边正常生产有机肥料,一边进行垃圾制肥的研究和实验,并在二OO四年七、八间,相继申请了《垃圾有机物大批量快速转化成微生物菌肥的工艺方法》和《垃圾有机物大批量快速转化成微生物菌肥的成套设备》两项发明专利。经过多年不断改进,垃圾制肥工艺设备日趋成熟,筹建起垃圾制肥实验厂,并相继获得了《生活垃圾制肥的设备设施配套工艺》、《剔除重金属离子兼备微生物深层厌氧发酵双重工艺》等发明专利及一系列实用新型专利,创造了垃圾应用制肥法,并获得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污水垃圾由“处理”到“应用” 理念的转变打造农肥升级版
面对我国耕地质量下降及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和农作物污染,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必须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而有机肥生产原料的短缺,又严重制约有机肥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团队成员都是在农村长大成人的,对农地、肥料有特殊的感情,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天然情谊。我们大胆提出,不能单纯为处理垃圾寻找出路,而要改变思维,挖掘垃圾和污水污泥富含有机质的特点,以生产高品质有机肥为目标,探索以垃圾污泥作为原料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制肥要求。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为有机肥生产开辟量大、价廉且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料来源,给农业做奉献。我们算过一笔账:一吨生活垃圾配伍(添加辅料)后可生产不少于0.4吨有机肥,若将全国每年约5亿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都变成肥料,则可产出2亿多吨包括微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内的有机肥料,基本可满足18亿亩耕地按化肥和有机肥1:1比例配施的需求。这样,将会改变长期单一施用化肥给耕地造成的污染,改良土壤,实施国家倡导的“沃土工程”,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发展现代有机农业。我们认为,垃圾制肥的出发点是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落脚点则是变废为肥,给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创造物质基础。要以不产生二次污染为前提目标,以垃圾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约束目标,以产出高品质有机肥料为最终目标,给自己规定了前进方向。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在确立应用垃圾制肥的目标之后,我们通过反向思维,确定了技术路线,继而就是技术攻关。生活垃圾怎样使用机械进行有效的分类,怎样才能对生活垃圾实施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怎样把生活垃圾变成高品质的肥料?垃圾应用制肥法解决了这一系列难题。
(一) 多楼层立式分选装置有效地分选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又湿又黏,采用机械分类是件头痛的事,无奈只好动员家家户
户分类。实际上,摸出门道,找到突破点也很简单。进厂的生活垃圾先撒上石灰粉捞匀,既可除臭,又能吸水祛湿,不在粘结就便于机械分类了。在用钩机拣出大件物品(拆解)后,生活垃圾就可进入机械分选工序。
生活垃圾经过除臭祛湿后,用航吊将垃圾卸入五楼的圆锥形漏斗,垃圾料经漏斗下端出口处的螺旋推进器进入破袋机,经破袋机破袋后,滑进永磁辊式磁选机的输送带,在磁选出金属类物件(回收利用)后,其余垃圾料落入设在四、三楼的漏斗,再滑入设置在三楼的滚筒分离分析筛。随着滚筒分离分析筛的转动,小于5cm的垃圾料被分析筛漏下来,直接顺漏斗滑进一楼制练打浆机(下道工序);滚筒内飘动的轻质塑料被风选出来(回收加工);筛上物被滚筒分析筛螺旋式叶片推到其末端,落入与其末端连接的漏斗滑进二楼输送带。在输送带运动中用人工将少量杂物拣出(分别回收),其余有机物和无机物沿着输送带进漏斗滑入一楼制练打浆机(下道工序)。
实践证明,采用机械进行垃圾分类,可达到预期效果,不需要家家户户分类,也不用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此外,各层楼、各间封闭作业,机器出口都装有吸尘除臭装置,室内装有空调机和空气净化器等设施,为员工创造了优良的工作环境。
(二)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包括彻底清除塑料污染源,剔除重金属离子,降解二噁英类物质,杀灭病原菌,确保产出的肥料不受污染,进而保证土壤和农作物不受污染,也不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1、彻底清除塑料污染源:在垃圾分类中风选出塑料的基础上,又经制
练打浆机出口处螺旋推进筛筛选出塑料边角料,以及在金属沉淀罐浆料出口加装细筛过滤,彻底清除包括颗粒、边角料在内的所有塑料类物质,避免塑料产生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肥料。
2、剔除重金属离子:先在重金属剔除罐的料浆内添加腐植酸和硅酸钠分离垃圾中动植物残体含有的分子态离子态重金属,而后添加金属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络合、螯合分子态离子态重金属形成结合物,因比重增加而沉淀到罐底部,再绞出回收利用,解决了因肥料含有重金属而污染土壤,进入农产品,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难题。
3、降解二噁英类毒物:在发酵罐中用腐植酸钠分离碳化物中二噁英,再用酵母菌、乳酸菌、黑曲霉和EM菌剂在深层厌氧发酵中产生的有机溶剂溶解分解二噁英,以及在高温发酵中用嗜热菌吞噬生物分解二噁英,消除肥料中致癌二噁英类物质,避免其通过土壤、农产品进入人体。
4、杀灭病原菌:在垃圾上撒石灰除臭祛湿的同时可杀灭部分病菌,经高温矿质化发酵则可彻底杀灭各种有害病原菌。
(三)让垃圾变成高品质肥料
要想让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变成高品质肥料,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1、做好发酵前准备确保肥料达标:这道工序是在脱水后的物料中添加配料、拌菌剂,调整碳氮比、碳磷比和酸碱度,以确保肥料的主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这是高温发酵前不可缺少的环节。
2、进行高温矿质化发酵提高肥效:采用太阳能供热超导暖气片升温原理而建立的可控生物发酵室装置,是利用太阳能供热,激活超导暖气片中超导液电子热的功能,使太阳能热水器和超导暖气片组成循环热源,用于控制发酵室温度,使好氧发酵全程在完全可控制温度的前提下进行发酵,达到高温矿质化反应,获取便于农作物吸收的水溶性有机质及转化氨基酸、蛋白质,形成碳水化合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3、双配位制肥打造高品质肥料:制肥工艺采用的“双配位新型生物有机肥生产线”, 是由多组配料混合机、粉碎机、造粒盘以及一组烘干机组合而成。能够烘干的和不应烘干的元素分别造粒成球,分别处理;然后按烘干颗粒和未经烘干颗粒5:1的比例混合,经输送带进入抛光机完成混合、冷却、抛光三步曲,再经筛选后,合格品交由电子包装机进行成品包装。这样的工艺操作,就解决了不耐热、易挥发失效(或失活)的微生物制剂、分子运动元素添加进肥料的难题。为生物制剂、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了优越条件,组织、完善了肥料结构,提高了施用效果。采用双配位工艺生产的微生物有机肥,经权威机构检验出具的报告表明,(定向微生物)有效活菌数达2亿株/g以上,远远优于我国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2004和生物有机肥NY884-2004 规定的颗粒肥0.2亿株/g的标准,十分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
我们的社会成就在于:实现垃圾资源全部利用,变废为宝,符合垃圾资源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无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噪音排放,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方针;除了产出塑料颗粒(可加工塑料制品)和回收废金属等,还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效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顺应国家倡导的“沃土工程”和发展有机农业之需,将为国家创造大笔财富。这一涉及环境保护和现代农业两大领域的“发明专利”,鉴定认为“总体工艺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打造生态环保文化工程 让“美丽中国”梦想成真
环保文化与环保产业是密不可分的。环保产业可造就环保文化,而环保文化又能促进环保产业发展。这一软一硬要有机结合,两手都要抓。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环境保护法》,彻底保护环境,必须培育发展环保文化,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的本能,自觉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为此,我们会从自身做起,并呼吁全社会关注。
(一)以环保产业(项目)为宣传阵地,弘扬生态环保文化
1、打造景观游览工程:将我们投资的垃圾制肥厂、污水处理厂按景观标
准建造,供人们参观游览;并开辟环保宣传栏,向人们宣传项目的环保性,以改变人们对污水垃圾处理厂的不良印象,给环保工程增加正能量。
2、出版书刊科普园地:拟出版《生活垃圾制肥技术概论》、《专利及专有
技术集锦》、《生活垃圾制肥释疑》等书籍,并在有关刊物发表论文等,广泛宣传垃圾制肥法。
3、力促生态修复工程: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利用。
4、建设科技研发高地:设立环保科研机构,增加科研设备设施,培养科研人才。
5、建立影视创作基地:包括媒体有关摄像采集、垃圾制肥全程实录以及
有关污水垃圾治理内容的影视创作。
(二) 建议采取多种举措,让环保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无论各级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
抓,从娃娃抓起,从教育入手,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让全社会所有公民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我们期待碧水蓝天,期待人与自然再次奏响和谐的乐章,让“美丽中国”梦想成真!